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☆、出征

關燈
☆、出征

叛亂

宮中昭儀狐媚君王。皇子弘逆天出世,至江南大旱——皇帝想封武昭儀為超一品宸妃被大臣們勸諫。第二天,流言就長了翅膀似的傳遍了整座長安城。又逐漸向全國流散開來。

姐姐,這是咱們的機會!劉婕妤興奮的去了皇後宮中。

崔皇後清麗的臉像玉雕般,沒有絲毫表情。

真是老天爺也在幫咱們!武氏這狐媚子是要受天遣的!咱們大唐百姓安居樂業,她生下兒子,江南就大旱!哼,我看這回皇上也幫不了她!

住口!崔皇後厲聲打斷了劉婕妤的話,眼裏冒著火,誰讓你散布這些流言的?弄巧成拙!

劉婕妤嚇了一跳,急聲辯白道:娘娘,臣妾沒有!

沒有?不是你還會是誰?崔皇後眼裏生出了疑惑。

這樣的流言看似對自己有利。卻觸到皇帝的逆鱗。如果皇帝疑心自己所為,更為讓帝後關系陷入冰點。

劉婕妤只知道皇子弘在威脅著自己兒子的太子地位,管不了那麽多:這宮裏頭恨武氏的人多了去了。自從她進了宮,後宮妃子怕是想見皇上一面都難。娘娘,管它是誰說出去的,借勢打力,叫武昭儀還滾回長春宮做真人去才是正經。

是啊,這是多麽好的機會。崔皇後委實舍不得放棄:身正不怕影子斜,流言不是本宮和你傳出去的,疑心本宮也沒有證據。

流言造出大好的機會。如果真能借此將武昭儀趕到長春宮重新做真人清修為社稷祈福。沒有武昭儀庇佑,皇子弘才滿月就頂著災星之名,德行有虧,只會是深宮裏默默長大的普通皇子。

幾經權衡。崔皇後終於沒能受住誘惑。

流言自長安城又傳回了宮裏。高宗大怒:查!散步謠言者,一律斬首示眾!

京兆府出動衙役,抓了幾個在酒肆議論流言的人,押到菜市口斬首。

然而江南的旱情越來越嚴重。流言屢禁不止。

老臣們終於出手了:皇上,流言均指向武昭儀與小皇子。懇請皇上將武昭儀送回長春宮,令她修行祈福。唯此,方能平息流言!

我就知道……就知道會是這樣。什麽流言?分別是借此機會要逼著自己把武昭儀送回長春官重新當真人,把皇子弘扔進冷宮去。只要自己軟弱一點。後宮依然是皇後的後宮,前朝依然是那班老臣們的天下。自己依然是那個見著宰相就要行禮問安的後輩。幾時是坐擁天下的皇帝?

高宗咬著牙,駁斥著老臣們:虧你們飽讀詩書,受先帝讚譽。天幹地旱,與武昭儀有何幹系?

韋相顫顫巍巍的出列:風起於青萍之末,流言不會無端而現。必有其道理。眼下江南東西兩道大旱,皇上舍不得昭儀,難道就忍心看兩道百姓受天災之苦?

這個老不死的!走路都發顫,還不肯致仕!高宗心頭大罵,眼神在官員裏一掃。

一名被皇帝一手提成侍郎的戶部官員就出列道:皇上,臣以為流言都是無根之木。只需及時調糧賑災,安撫百姓。百姓有飯吃,流言不攻自破。

宰相們也一個眼風掃過去,親信官員們紛紛站了出來。不等他們爭辯起來,高宗厲聲說道:江南兩道顆粒無收,遲一刻運糧,百姓便多餓一頓。究竟是等你們就流言議論個幾天幾夜,還是百姓吃飯事大?

這頂帽子扣下來,百官噤聲。

令山南東西兩道,淮南道緊急籌糧運往江南東西兩道。不得有誤!高宗下旨運糧賑災。

前朝爭吵的時候,後宮也不平靜。

早朝時分,崔皇後在劉婕妤王寶林等一幹嬪妃的簇擁下去了武昭儀宮裏。

崔皇後傲然在主位上坐了,打量著站在下首的武昭儀。臉若芙蓉,身材**,肌膚像春日的梨花,嬌嫩無比。難怪皇子一足月,皇上就再沒去過其她嬪妃宮中。皇後想忍著那股嫉妒,卻看到了自己瘦的能瞧見青色筋絡的手,悄悄的將手縮回了衣袖。

江南大旱,雖有流言說與昭儀和小皇子有關。本宮對這些怪力亂神的說話卻是不信的。

武昭儀聽的這句話,不等皇後吩咐就坐了下來:哦?臣妾多謝了。

武氏你敢對皇後不敬?劉婕妤第一個指責起來。

我位份比你高,你也對我不敬哪。武昭儀譏誚的把話扔了回去。

都給本宮閉嘴!劉婕妤你退下!崔皇後唯恐跑了題,讓劉婕妤噤聲。她繼續說道,本宮縱然不相信。但是皇上為江南旱情憂慮,百官在為江南旱情奔勞。後宮自然也要有所作為。既然流言牽涉到了昭儀。本宮便令你回長春宮誦經祈福。待江南旱情緩解再接你回來。

皇後說完,內侍就端著朱漆盤子送到了武昭儀面前,裏面放著身疊得整齊的道袍。

武昭儀緩緩說道:如果我不肯,皇後娘娘是不是要令宮婢強行給我換上?

崔皇後笑了笑道:無人逼你。本宮只是給你講講道理。武昭儀深受皇上寵愛,難道不肯替皇上分憂麽?不過是去長春宮祈福罷了,本宮又不是逼你出家做真人。昭儀害怕回不來了麽?

武昭儀聽了哈哈大笑,起身接過了道袍:好,我便換了這身道袍去。

只要她進了長春宮,以祈福為名隔絕了皇帝探望,她有的辦法叫她永遠出不來。崔皇後心情緊張加亢奮,手指甲緊緊的陷進了掌心。

武昭儀端著道袍走向了內殿,經過皇後身邊,低聲說道:娘娘出宮,守宮的禁軍就通報了杜將軍,相信過不了多久,他就領著皇上來救臣妾了。娘娘若是怕了,就趕緊走吧。

千牛衛大將軍和偏將都是先帝的心腹,世代為千牛衛,忠心的守護著宮城,怎麽拉攏都不偏向任何一方。唯有一個杜燕綏是新進宮被封的將軍。崔家想拉攏結果事態演變成了捏著杜燕婉去威脅。以為宮裏賞了兩個老魚眼珠子去開國侯府,杜燕綏就有持無恐了?他真敢幫武昭儀,回頭定讓他妹子吃盡苦頭。

崔皇後怒目而視:你心甘情願進長春宮祈福,眾姐妹皆是人證!

武昭儀鄙夷的回頭掃了眼跟著皇後來的嬪妃,轉身就進了內堂。

不過片刻工夫,武昭儀便出來了。她洗盡了鉛華,頭發一半挽了個道髻,插了根玉笄,一半披散及腰。

昭儀既然有心替皇上祈福……崔皇後話還沒說完,只見一隊千牛衛魚貫而入,皇帝匆匆的奔進宮來。

臣妾參見皇上!崔皇後離了座,與一眾嬪妃盈盈下拜。

高宗眼裏只看到了武昭儀。

道袍如雪,寬大的籠在她身上。一雙美目似怨非怨,似喜非喜,霎那間浮起了點點淚影:臣妾參見皇上!

一瞬間,高宗仿佛回到了從前。為先帝侍疾時,他的心總隨著層層帷幔間行走的曼妙身影移動。她在王府後院廊下提著盞燈籠微笑的等著他來。她挽起道髻跪在蒲團上誦經,每一次去瞧她,她擡起頭時,眉間就籠著一層輕愁。

高宗大步走過去,伸手拔了她頭上的玉笄隨手扔到了地上,發出斷裂的脆響。他對滿殿的嬪妃連句平身都懶得說,拉著武昭儀奔進了內殿。

崔皇後又急又怒,羞憤交加,起身就追了過去:皇上!

一抹紫色的身影攔在了她身前。杜燕綏憐憫的望著她:娘娘請回吧!

崔皇後怨毒的望著他。她不明白,自己以皇後之尊招纜他,他為什麽不肯。偏偏要投向一個出身低賤的昭儀。為什麽?

杜燕綏用只有她才能聽到的聲音低低說道:千牛衛將軍在宮裏還是吃得開的,許以爵位是挺誘人的,可惜您姓崔。當日認主,不過是為了迷惑行緩兵之計崔家罷了。

你別忘了你妹妹還在開國侯府!崔皇後咬牙切齒。

杜燕綏輕笑:試試?

崔皇後被這兩字氣得額頭青筋直跳,扭頭就走。

劉婕妤等人慌不疊的追了出去。

杜燕綏冷冷的看著,火裏燒了盆油,這場後宮前朝借江南大旱的權利之爭不過只是個開始罷了。

武昭儀最終沒能去長春宮祈福。

三省宰相,六部尚書們慢吞吞的執行著皇帝賑災的旨意。

賑災的糧在路上緩緩的走著,邊走邊被沿途州府長官們扣克著。還沒等糧食送到地頭,秋風已吹黃了落葉。冷酷的冬天來了。

江南缺糧到了啃樹皮挖草根的地步。窮人衣不敞體,食不裹腹。有幾家大戶被災民翻墻進去搶了糧。

當地州府出動府兵,抓了一批人。八百裏加急雪片似的送到長安。依然沒能加快送糧隊伍的腳步。

江南道八百裏急報!睦州女子陳碩自稱仙姑下凡,聚眾謀反。愚民奉之為神,一呼百應。現已起兵攻克睦州附近,逼近歙州、婺州!

朝廷震驚,百官嘩然。

這是皇帝登基後第一次在國內有人舉旗謀反。

高宗憤怒的望著議論紛紛的大臣們:朕下令運糧賑災,兩個月了,一顆糧食都沒送到災民手中。誰能告訴朕,為什麽?

皇上!籌糧運糧都需時日。眼下當務之急是調兵**叛賊!王相出列說道。

他管著門下省六部,兵部也歸他調遣。此諫是他分內之事。

百官呼應。

追究責任重要不?重要。**叛賊更重要。高宗又氣又急,心頭陡然生出了一個主意:傳旨,令千牛衛將軍杜燕綏領淮南道折沖府兵,令洪州,揚州刺史配合,平定叛亂。

群臣再一次震驚。

柳相諫道:千牛衛將軍雖然能受皇令領軍,但杜燕綏並無帶兵打仗的經驗,皇上三思!

高宗冷笑道:刁民不過是一盤散沙,殺雞焉用牛刀。難道要朕遣朝中名將去對付?杜如晦行軍布陣,屢受先帝推崇,柳相難道不服?杜燕綏家學淵源文武兼備,朕信之。退朝!

皇帝比任何時候都清楚,他要兵權,要培養自己信得過的將領。眼下沒有人比杜燕綏更合適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